楊國平
楊國平,男,1914年12月出生,漢族,四川省天全縣人。1933年12月在西康省(舊省名)天全一區(qū)自愿參加紅軍,成為西康紅四方面軍十一團二營一連的戰(zhàn)士。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2月離休。離休前任天全縣民政局干部,行政17級。
有那么一群人,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慢慢淡出世界的舞臺;有那么一群人,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奇跡照耀著祖國光明的未來。他,就是其中“平凡”的一員,一位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戰(zhàn)士——楊國平。
初次拜訪楊國平老紅軍,他正坐在自己喂養(yǎng)的30多只鴿子旁看報。樸素的衣著,慈祥的面貌,雖然已98歲高齡,但精神抖擻,眉宇間的一股英氣讓人分外難忘,如刀刻般的皺紋仿佛在講述著不凡的歷史。短暫寒暄后,大家便安靜地坐在楊老膝前,聽他講述一生的故事。
楊國平18歲那年,戰(zhàn)火紛飛、物資匱乏的小城天全縣被反動武裝和土司欺凌壓榨著,大多村民都逃到大山深處避難。1934年,紅軍的到來讓老百姓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渴望,這樣一支人民的隊伍讓血氣方剛的楊國平心中燃起征戰(zhàn)沙場,衛(wèi)國保家的烈火。1936年初春,他隨游擊隊在蘆山楊村正式編入紅軍正規(guī)部隊,成為了紅四方面軍11師2營1排戰(zhàn)士,踏上北上征程。
一路的艱難困苦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在敵軍圍追堵截下翻過海拔5000米的皚皚雪山,穿過荒無人煙被傳為“死亡陷阱”的草地,看著身邊的同志銳減,經歷了楊國平永生難忘的一場康巴生死戰(zhàn)。那天,部隊到達雅江,吃光了可尋的野菜樹皮,楊國平和班上12名同志奉命征集補給。他們走到離駐地5里遠的一個寨子里,一路找尋,在馬槽的土臺下發(fā)現(xiàn)了1袋青稞飼料,正當大家欣喜之際,“噠噠噠……”一串急促的機槍掃射,走在最前面的“黑墩”迎面倒下,鮮血在黃土上蔓延開來。班長立刻帶領大家隱蔽,短暫觀察后,他們發(fā)現(xiàn)已被反動土司武裝包圍。班長將剩下的11個人分為4組呈防御陣型展開。這時對面槍聲停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靜到只聽得到彼此的呼吸聲,和彈片揚起的煙塵掉落聲。他們都知道,這是一場生死之戰(zhàn),除了亮劍血拼,別無他路。一輪又一輪的攻堅,機槍、手榴彈、大刀、石頭艱難抵抗著。太陽快要落山時,增援部隊終于趕到,敵人被擊潰。此次戰(zhàn)役,全班只剩下3人,他們掩埋犧牲的戰(zhàn)友后,擦干淚水,繼續(xù)征程。
千難萬險、幾經生死后,部隊終于到達延安,楊國平也因在長征途中的出色表現(xiàn),于1937年7月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并成為延安紅軍警衛(wèi)營戰(zhàn)士。這段時間,是他思想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突飛猛進的階段。在這里,他時常見到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還能與張思德等很多優(yōu)秀的同志接觸學習。在延安撤離時,楊國平還背著毛主席趟過一條小河。談及毛主席,楊國平平緩的語氣顯得特別激動,他不僅對主席政治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感到欽佩,更是崇敬主席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嚴教子女為民服務的大局觀。
1955年7月,楊國平從中央美術學院退休回到祖籍天全縣,并主動擔任城關鎮(zhèn)(現(xiàn)城廂鎮(zhèn))居委會主任、治保主任、黨支部書記,于2001年卸職。他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深受當?shù)馗刹咳罕姼叨荣澴u和愛戴。(此文原標題為“楊國平:昔日鑄長征奇跡,今日散圓夢余熱”)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