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周汝寅
姓名:周汝寅
住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
出生:1927年6月
參軍:1944年11月
部隊:中國駐印軍新一軍教導總隊第7期
備注:周汝寅,國民革命軍周蕓繁將軍之子。
為了當兵,虛報年齡
“我當時的心情就是要去打日本,我這么大一個中國被日本搞得烏壓壓的,這個心里很難受,就想去出口氣。那時候當兵要18歲,1944年我只有17歲,冒充18歲,就混過去了。”
周汝寅是四川人,1944年上高一時在成都報名參了軍,編入新一軍。先坐飛機到了印度,半個月后抵達緬甸密支那。
“到了印度,早上洗澡,一出來,衣服都沒了,原來是被收走燒掉了。后來,一人發(fā)了一個袋子,里面有衣服、褲子、內衣、外衣、鞋襪全套,一人一袋。”
“三個連隊,每個連大概有一百五十人左右,都是學生,和我差不多,還有一部分是大學生。”
訓練很強,希望上前線
周汝寅一行在伊洛瓦底江的密支那集中訓練。
“每天上午到野外去做一些戰(zhàn)斗項目,就是打仗的時候要利用這個地形地勢隱蔽,學會用槍,學會瞄準,還訓練走路,訓練強度相當大。新一軍那時候是比較強的部隊,因為孫立人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yè)的,就這樣訓練了差不多一年。”
“那時候,新一軍有部隊在前線。前線需要就抽一批人上去,都是一批一批地去……那時被抽中也不會怕,當兵嘛,都習慣了。”
條件比國內好
“在緬甸的時候,吃得比我們在成都好一些。部隊沒有蔬菜,都是罐頭,牛肉罐頭,羊肉罐頭,沒有豬肉的。剛開始覺得很好吃,吃久了就想吃蔬菜。部隊很注意營養(yǎng),你缺乏什么維生素,他天天都發(fā)給你。”
“訓練裝備都是按照外國軍隊的標準發(fā),穿皮鞋。雖然由美國人發(fā),但是按英國的標準。因為印度和緬甸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比較方便。訓練用的步槍也是英國的步槍,一個排有一個班是配60迫擊炮,子彈只要背得動就可以隨便拿。”
“房子都是自己搭的,屋頂就用大帳篷蓋著。蚊子比較多,我們有藥水,也有奎寧片,規(guī)定每天都要吃,怕瘧疾。”
不想打內戰(zhàn),申請退伍
從緬甸回國后,周汝寅先后到了南寧、廣州,最后調往東北,1947年申請退伍開始讀書。“退伍的時候軍長孫立人還接見了我。他問我以后打算做什么,我說我感覺文化太低,想回家多念幾年書。他點點頭。”退伍后周汝寅續(xù)念高中,中途又參加了解放軍,入朝修鐵路,他和母親留在了大陸,父親和其他家人則去了臺灣。(此文原標題為“周汝寅:為了當兵,虛報年齡”)
備注:
1.中國遠征軍:二戰(zhàn)時緬甸是英屬殖民地。1941年底,中英簽訂“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xié)定”。1942年初,日本6萬人入侵緬甸。應英國要求,中國10萬遠征軍入緬參戰(zhàn),因種種原因慘敗,5萬余中華兒女命喪胡康河谷野人山,第200師師長戴安瀾亦受傷殉國。1943年10月,中國遠征軍從印度、云南兩側發(fā)起反攻。1945年3月,日軍撤出緬甸。兩次入緬作戰(zhàn)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40萬人,傷亡近20萬人。
2.新一軍入緬作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時期,該軍奉命出征印緬,2.7萬名將士先后為國捐軀。軍長孫立人兩次率軍入緬作戰(zhàn),屢建奇功。1945年9月,軍長孫立人在廣州籌建新一軍入緬陣亡將士公墓,新一軍5萬士兵每人捐1個月薪餉購買墓地,1947年建成。
3.滇緬公路: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根據(jù)云南省主席龍云建議,決定修建滇緬公路,從昆明至緬甸臘戍,與臘仰鐵路相連,以開辟國際新通道。1938年初起,20萬老孺婦征集到沿線,依靠雙手在當年8月建成該公路。該路全長1146.1公里,其中云南段全長959.4公里。通車后至1945年抗戰(zhàn)結束,共運入戰(zhàn)略物資約49萬噸。滇緬公路建成后,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在陳嘉庚的號召下回國支援,其中1000多人獻出了寶貴生命。
1942年4月,日本占領緬甸,切斷滇緬公路。中美兩國軍隊又于1942年12月6日開始修建利多公路(史迪威公路)。該路始于印度東北部的利多鎮(zhèn),至緬甸境內的孟尤與緬甸公路會合,共465英里。筑路耗時26個月,平均每前進一英里都有1名美國士兵死亡。公路通車后6個月,日本宣布投降。至戰(zhàn)爭結束,利多公路共運入物資12.9萬噸。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