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在河南省委組織部與河南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推出的黨課特別節(jié)目《黨課開講啦》錄制現(xiàn)場,78歲的左智愷泣不成聲,回憶起半個世紀前參與成昆鐵路建設的往事,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1964年,當時只有22歲的左智愷和30萬鐵路建設者一起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跋山涉水,來到了大涼山,修建成都至昆明的鐵路。這里山勢陡峭、深澗密布、人跡罕至。其中尤以沙木拉達隧道的修建最為艱苦,施工難度最大,被稱為“修路禁區(qū)”。
在地質條件復雜,暗河、斷層、泥石流隨處可見的情況下,左智愷和同事們硬是靠著鋼釬、大錘,以驚人的毅力,打通了隧道。建成通車的成昆鐵路被聯(lián)合國稱為“象征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
當他聽說,黨課主講人王杜娟研制的盾構機已經(jīng)成為知名品牌,享譽世界時,左智愷握著王杜娟的手說:“那些犧牲在成昆鐵路的烈士們聽到這個消息后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和左智愷一起參與《黨課開講啦》的王杜娟,是國產(chǎn)盾構機的總工程師,也是本期黨課的主講人。
盾構機是一種在隧道施工中的關鍵設備,被稱為地下穿山越海的工程機械之王。使用盾構機挖掘隧道、建設地鐵會大大縮短工程時間,提高安全性。
2002年,為了打破“洋盾構”一統(tǒng)天下、中國時時刻刻都會被“卡脖子”的局面,由18人組成的盾構機研發(fā)項目組在新鄉(xiāng)正式成立,王杜娟也光榮地成為其中的一員。那一年,她24歲。
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探索,2008年,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復合土壓平衡盾構研制成功。如今,中國盾構機的品牌已經(jīng)享譽世界,實現(xiàn)了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羅鵬鑫是參加本期《黨課開講啦》最年輕的嘉賓,今年22歲。他的姥爺、姥姥也同樣參與過沙木拉達隧道的建設。從記事起,羅鵬鑫就聽兩位老人不時提起成昆鐵路,那段艱苦的歲月,那開滿索瑪花的山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作為一名盾構機的主司機,羅鵬鑫開著被譽為世界上最豪華的“跑車”的盾構機,在祖國大地上一往無前。從鋼釬大錘的每天1米,到盾構機作業(yè)的每天近40米,機械裝備的改善,讓中國的鐵路建設者不斷書寫著中國速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時空流轉,他們都選擇用青春奮斗的方式向祖國告白。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結合在一起,用青春接力的方式,書寫出了世界奇跡、中國品牌、中國速度。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