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這句話是2017年10月25日習(xí)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引用的。習(xí)總書記說:“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在中國多走走、多看看,繼續(xù)關(guān)注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國的發(fā)展變化,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報道中國。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詩的作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梅花屋主,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存世畫作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詩文作品則有《竹齋集》3卷,續(xù)集2卷等。他筆下的梅花,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與王冕本人的氣骨風(fēng)格達(dá)到了完美的契合,對后世影響很大。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詩,出自他的題畫詩《墨梅》。其完整的上下文是:“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從字面意義而言,這首詩明白如話,沒有任何難解之處。首句“我家洗硯池邊樹”,說明自己所畫的梅花,就在洗硯池邊。“個個花開淡墨色”,是說梅花的顏色是淡墨色的。三四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則是在解釋不畫其他顏色的梅花,或者不把梅花畫成其他“好看”的顏色,而要選擇“墨梅”入畫的原因:就是希望將一團“清氣”留在天地之間。
盡管這首詩看起來極其簡單,但要真的把它理解透徹,還真是需要對相關(guān)的中國文化,以及作者的身世背景有些了解才好。這些文化背景包括:梅花在中國文化中的文化意蘊是什么?“洗硯池”是怎樣的一方水池?作者為什么選擇“墨梅”而不是其他比如朱梅這樣“好顏色”的梅花入畫?作者所說的“清氣”,到底是什么氣?
在中國的文化系統(tǒng)中,梅花有著非同一般的文化意蘊。從其屬性來說,梅花具有很多異于其他植物的特點。它耐寒,當(dāng)其他植物在北風(fēng)中瑟縮的時候,它卻呈現(xiàn)出盎然的生機;它開花早,當(dāng)其他植物對春天的到來一無所感的時候,它卻已經(jīng)在枝頭綻放;它氣味優(yōu)雅雋永,嗅之令人神清氣爽,直達(dá)心魂。這些特點,使得人們把它和君子所具有的那些美好品質(zhì)聯(lián)系在了一起,比如不畏艱險、堅韌不拔、重氣尚節(jié)、敢為人先、清潔自守等。當(dāng)這些君子的特質(zhì)和梅花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成為梅花的花語的時候,它也就從普通的植物中脫穎而出。它和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并稱為“四君子”;還與松樹、竹子一起,并稱為“歲寒三友”。當(dāng)中國人歌詠梅花的時候,不僅是贊美其本身的美,更是在借贊美梅花,贊嘆君子的品格,表達(dá)自己的價值取向與人生理念。
再說“洗硯池”。凡對中國書法史有所了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個有名的典故。此典出于東晉大書法家,號稱“書圣”的王羲之。說的是王羲之練字非常刻苦,家中有一方水池,王羲之每次寫完字,就在池水中洗去硯上的殘墨,時間久了,整個水池竟然都被染成了黑色。作者說“我家洗硯池”,原因很簡單,就是自己和王羲之都姓王,用我們中國的俗語所講就是所謂“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百年前是一家”。至于到底是不是作者家真的有一方水池,這方水池是不是真的叫“洗硯池”都不重要,關(guān)鍵是“我家洗硯池”這個說法,就以姓氏為媒介,把自己和王羲之聯(lián)系到了一起,將其引為自己精神上的同調(diào),不露痕跡地把自己納入到源遠(yuǎn)流長的人文長河之中,典故運用得非常巧妙。
說到“墨梅”,梅花的顏色豐富多彩,確實是有墨色的,但這句詩究竟是寫實,也就是梅花的顏色確實呈現(xiàn)淡淡的墨色;還是寫虛,也就是作者將本非墨色的梅花畫成了淡淡的墨色,則不得而知。但這也不太重要,因為不管是作者所種的梅花本來就是墨色也好,還是作者在將梅花入畫時將其顏色做了改變也好,綻放在作者筆下的梅花是淡墨色的,就足夠了。因為一幅畫就是一個藝術(shù)世界,而這個世界,作者就是生天生地、生鬼生人的造物主,它都是作者意念的產(chǎn)物,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外現(xiàn)。作者無論是選擇將墨色的梅花入畫,還是選擇將梅花的顏色畫成墨色,都說明作者看重的,不是紅色、粉色、白色等一般人眼中的“好顏色”,而是它顏色中那淡淡的墨色。
對于為什么選擇淡墨色的梅花,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表面上看,這是對于梅花顏色的選擇,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作者要表達(dá)的,其實是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甘愿像筆下的墨梅一樣,守住自己的一團“清氣”,讓它充溢在天地之間。那么問題就來了:旁人眼中的“好顏色”是什么?作者所要堅守的“清氣”又是什么呢?
這就要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作者的身世中去尋找答案了。
人夸“顏色好”,所夸的自然是別人眼中的“好顏色”。那么別人眼中的“好顏色”是什么呢?無非是功名富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儒家并不是一味排斥功名富貴。實際上,儒家一直在講“學(xué)而優(yōu)則仕”,而“出世”所指向的,當(dāng)然是外在的事功,也就包括功名富貴。所以,事情的關(guān)鍵不是在功名富貴,而在于獲得功名富貴的目的和手段。在儒家而言,功名富貴不應(yīng)該是一個人追求的目標(biāo),而應(yīng)該是實現(xiàn)自己盡好職責(zé)本分之后的自然結(jié)果,所謂“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在遇到有道的君王時,君子是應(yīng)當(dāng)出來做事情的,但如果碰上的是無道的君王,那么就應(yīng)該隱居起來,避免成為為虎作倀的工具,這就是所謂“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王冕所處的時代是所謂“邦無道”的時代。在這個時候,眾人眼中的“好顏色”也就是功名富貴,就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而恰恰是一個君子的恥辱;而甘于淡泊,清貧自守,才是君子應(yīng)有的選擇。
在中國文化中,“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字眼。它本來是用來形容水的潔凈、沒有雜質(zhì),比如《詩經(jīng)》“河水清且漣漪”。后來又從水的清潔、潔凈,引申出高潔、清潔、廉潔等義項,用來形容一個人愛惜羽毛、清凈自守,不與俗世同流合污高潔品行;而水要清明、澄澈,則往往需要安靜下來,從這個角度,又引申出一種安寧、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澄明、潔凈的水能夠像鏡子一樣照見萬物,于是“清”字就又和聰明、睿智、達(dá)觀聯(lián)系在了一起。
王冕是個標(biāo)準(zhǔn)的儒者,要想知道王冕所說的“清氣”到底是一種什么氣,還要特別去看看在儒家的話語系統(tǒng)中這個“清”的所指?,F(xiàn)成的例子是《論語·公冶長》中的“崔子弒其君”篇。子張問孔子,說齊國的權(quán)臣崔杼驕橫跋扈,殺了本國的君王,齊國大夫陳文子不愿意和崔杼同流合污,于是放棄了在齊國的高官厚祿和豐厚的家產(chǎn),跑到別的國家。到了別的國家一看,那里的情況也差不多,于是就又離開了那個國家。子張請老師孔子評價一下子文這個人??鬃訉﹃愇淖拥脑u價是:“清矣”。綜合上下文的語境,我們不難看出,孔子所說的清,大體來說,就是一種堅守自己的道德原則,不與壞的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清潔自守的品質(zhì)。
王冕本人正是這樣的一個“清者”。他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成年后游歷四方,對元代統(tǒng)治者的黑暗和腐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詩歌中有很多表現(xiàn)民生疾苦的東西,表現(xiàn)出了一個讀書人所應(yīng)有的社會良心。他堅守孔子的“文行出處”“用舍行藏”之道,所以即使生活困窘,面對朋友薦其為府吏的機會,也會堅決拒絕,避免成為統(tǒng)治者魚肉百姓的工具和為虎作倀的爪牙。朱元璋即位后,也曾邀請他出山,但他看透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實質(zhì),對朱元璋鉗制思想、集權(quán)專制的做法也非常不滿,所以面對新王朝伸出的橄欖枝,也依然不為所動。正因為有這樣的風(fēng)骨和品格,所以他才會對梅花的強韌、高潔如此動心,一生以種梅、畫梅、詠梅為要務(wù);所以他也才會以一枝清雅高潔的墨梅入畫,并以此詩表達(dá)出自己高潔的志向。
任何引用,對原典來說,都是一次再豐富和再創(chuàng)造。習(xí)總書記是在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記者的見面會上引用“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詩的,講話的主旨,被概括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在這個語境中,最突出的是墨梅的兩個特征:一是梅花不畏嚴(yán)寒、傲霜斗雪、敢為天下先的特質(zhì),這一點象征著近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了中華民族的福祉不畏艱險、艱苦卓絕的努力,正是這種努力,使中華民族擺脫了自鴉片戰(zhàn)爭后的頹勢,煥發(fā)了新的活力,不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日益向著民族偉大復(fù)興堅定邁進;另一點則是墨梅所具有的不同流俗、清新剛健的氣息,它象征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面對各種非議、懷疑時所表現(xiàn)出的自信和堅定,正是這種自信和堅定,使得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為世界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
王冕筆下的墨梅,不求人夸好顏色,但經(jīng)歷了時光的淘洗,終究還是獲得了人們的廣泛稱贊,成為另一種不同流俗的“好顏色”;中國共產(chǎn)黨人,也必定會以自己的努力,戰(zhàn)勝各種困難,讓自己的一團清氣,長久地彌滿在乾坤之間。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