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愛國知識分子建設西北的一次長征。
65年前,數(shù)千名交通大學師生員工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告別繁華的上海,來到古都西安,在一片原野麥田中拉開了扎根西部的序幕。西遷人的愛國奮斗孕育出了偉大的西遷精神。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西遷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知識分子群體愛國奮斗的時代坐標。這一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代知識分子忠于祖國人民、擔當責任使命,書寫新的時代答卷。
1959年拍攝的西遷后的交通大學校園一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胸懷大局:“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新中國成立之初,亟待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面貌。而工業(yè)布局不合理、西部高教力量薄弱,是橫亙在國家經濟建設面前的兩座“大山”。
彼時已在上海創(chuàng)立近一甲子的交通大學,培養(yǎng)出了錢學森、吳文俊、黃旭華等一批杰出人才。
1955年,黨中央作出決定:交通大學從上海內遷至陜西西安。
消息傳來,振奮的情緒在交大師生間涌動,“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為建設國家而拼搏開拓的崇高使命,深深吸引感召著老一輩西遷人。1956年,他們義無反顧踏上首批西行的列車。
西遷老科學家代表潘季在“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開幕式上致辭(5月24日攝)?!⌒氯A社記者 金良快 攝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87歲的西遷老教授潘季還清楚地記得出發(fā)那日的情景,交大人滿懷著憧憬和希望,車廂里回蕩著歡快的歌聲。
我國電機工業(yè)的奠基人鐘兆琳,帶頭西遷時已近花甲之年。他說:“如果從個人生活條件講,或許留在上海有某種好處。但從國家考慮,應當遷到西安。當初校務委員會開會表決時,我是舉手贊成了的,知識分子決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
將癱瘓在床的妻子安頓在上海,鐘兆琳只身一人來到西安,在他的努力下,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成為國內第一個基礎雄厚、條件較好、規(guī)模較大、設備較完善的電機系;
我國熱力工程的先驅陳大燮教授,處理掉上海房產,舉家西遷,臨終前把畢生積蓄捐給學校設立獎學金,以獎勵優(yōu)秀的研究生……
“長安好,建設待支援,十萬健兒湖海氣,吳儂軟語滿街喧,何必憶江南!”1957年發(fā)表在??系倪@首《憶江南》,道出了西遷人奉獻青春、揮灑汗水的豪情壯志。
如今的西安交大校園,一間間校舍、一棵棵草木,都訴說著這一段火熱的歲月——
來自四面八方的幾千名工人1年內完成了十幾萬平方米的校園建設任務;前后共有200多節(jié)火車車廂的物資運往西安,大到儀器設備,小到一個教具,都無一損傷;從南方運來的梧桐、雪松等各類苗木,給黃土地披上了綠衣……
一所大學所肩負的使命,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一甲子時光荏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yōu)秀人才在祖國的西部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1959年,學生們在西遷后的交大校園圖書館閱覽室內學習(資料照片)?!⌒氯A社發(fā)
艱苦創(chuàng)業(yè):“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
交大西遷博物館里,一張粉色的車票,承載著那段激情燃燒的記憶。那是1956年交大人的西遷專列乘車證,上面印著一句話——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
遷校之初,這所麥田中的大學是南方學子從未見過的景象:馬路不平、電燈不亮,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街,毛竹搭建的草棚大禮堂冬冷夏熱、頂棚透光……
艱難困苦阻擋不了西遷拓荒者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理想信念。至1956年9月,包括815名教職工、3900余名學生在內的6000多名交大人匯聚古都西安,新校園也從一片麥田中拔地而起。
1956年至1959年交大西遷期間,先后興辦了17個新專業(yè);西安校園的實驗室面積是上海老校區(qū)的3倍,有些實習工廠的條件和環(huán)境在當時屬于一流。以此為基礎,交通大學在西安的科研事業(yè)迅速開展起來——
以交大為基礎成立了中科院陜西分院,西安自動化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所相繼組建;產生一大批科研成果,取得了國內科研史上的多個第一……
64年前,18歲的陶文銓初到西安入學報到時,交通大學馬路兩邊新栽的梧桐還只有手臂粗細,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和梧桐樹一起扎根于此的陶文銓,也已是西安交通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yè)教授。這位八旬院士堅守三尺講臺已50余年,他指導過的學生中,已涌現(xiàn)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多位國家棟梁。
“在我們這代人身上,西遷精神是潛移默化的——那時候,看到很多老先生這么做,我們也就這樣做。”陶文銓說,自己只是西遷大樹上的一片小葉。
從能源動力科學家陳學俊、金屬材料學家周惠久,到計算機科學家鄭守淇,再到工程熱物理與能源利用學家郭烈錦……一代代交大人薪火相傳,用科學服務祖國建設,培育了大批扎根西部、建設地方的優(yōu)秀學子,把西遷精神播撒在黃土地上。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斗先進群體?!⌒氯A社發(fā)
賡續(xù)血脈:西遷大樹根深葉茂
六十五載初心不改。深度融入國家建設發(fā)展,如今的西安交大已成為西部地區(qū)重要的人才中心和科教高地。
西安以西,由西安交大建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聚來一大批世界頂級學術機構,建立了若干國際聯(lián)合實驗室……
2020年4月,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在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老一輩交大人用愛國奮斗實踐熔鑄而成的西遷精神,已成為一代代交大人用實際行動踐行青春夢想的坐標。
在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的一間實驗室里,28歲的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宋思揚正和團隊的師生一起做著實驗。今年畢業(yè)后,他選擇留校繼續(xù)從事高精度控制技術研究工作。
“相比于西遷前輩們在艱苦環(huán)境中開拓科研平臺,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今天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與時代機遇,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做研究。”宋思揚說。
接續(xù)傳承,不辱使命。西遷65年來,西安交大累計為國育才近3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在中西部工作;培養(yǎng)出的51名中國兩院院士中,近一半扎根西部。
“西遷精神已然成為交大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印記,激勵一代代交大人勇?lián)鷩沂姑?,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西部發(fā)展、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說。
秋去冬來,西安交大內的梧桐樹開始褪去金黃,為下一個春天積蓄力量。這些西遷而來的梧桐樹,見證了波瀾壯闊的奮斗歲月,孕育著未來的勃勃生機。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