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怎樣理解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指出公正司法對于全面依法治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大意義,就做好新時代司法工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第一,公正司法作為最后一道防線,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引領作用。所謂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權利一定會得到保護和救濟,違法犯罪活動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懲罰。在法治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司法決定具有終局性的作用,權利的最終救濟、糾紛的最終解決是在司法環(huán)節(jié)。一旦這道防線被沖破,出現(xiàn)司法不公現(xiàn)象,就會對社會公平正義帶來致命破壞。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來說明司法不公的危害性:“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其中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社會和諧和國家穩(wěn)定。如果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不能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那么司法就喪失了應有的公信力,人民群眾也不會相信司法。人民群眾每一次求告無門、每一次經歷冤假錯案,不僅僅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法律的尊嚴、社會的公平正義也將受到嚴重破壞,進而影響我們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和制度根基。
第二,推進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我們黨領導人民群眾能夠創(chuàng)造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司法制度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總體上與我國國情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適應的。改革開放以后,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也存在一些問題,正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的“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司法不公、違法不究等問題嚴重存在,司法腐敗時有發(fā)生,一些執(zhí)法司法人員徇私枉法,甚至充當犯罪分子的保護傘,嚴重損害法治權威,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采取各種有力舉措,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對執(zhí)法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制約,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依法糾正冤錯案件,確保執(zhí)法司法公正廉潔高效權威,受到人民群眾廣泛贊譽和熱烈擁護。新時代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堅持司法為民,更好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新關切新要求新期待。
第三,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是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目標和著力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我國司法工作的內在追求和價值目標。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把這一價值追求貫穿到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的全過程各方面。體現(xiàn)在司法工作上,這就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規(guī)范司法權力運行,強化制約監(jiān)督,提高司法公信力,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更好發(fā)揮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yōu)越性。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